请输入关键词...

河海大学在水权管理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创新性理论成果

发布者:刘开兵发布时间:2024-03-25浏览次数:39

我国人多水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权管理从地域看既包括跨境流域也包括国内流域的水资源权属管理,从阶段看既包括初始水权确权与分配也包括二级市场上的水权交易管理,从类别看既包括常规水也包括再生水权属管理等。强化水权管理不仅有利于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使有限的水资源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还有利于改善水资源的空间均衡格局,促进人水和谐共生。为此,河海大学吴凤平教授研究团队多年来致力于从事水权管理领域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理论成果。

在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方面,团队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跨境水资源确权与分配方法及保障体系研究”(17ZDA064)。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1)提出建立跨境河流“水安全命运共同体”新理念。立足于全流域视角,以水为载体,以维护跨境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利益共享、合作共赢”为准则,提出建立跨境河流“水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促进流域国加强合作,维护流域国之间的双边/多边关系。(2)提出跨境水资源实现“空间均衡”分配新思想。结合跨境河流的特点,基于“水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跨境水资源实现“空间均衡”分配的新思想,推动跨境水资源“公平合理利用”。(3)提出构建跨境水资源权益保障体系新思路。基于“水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水法框架下,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因素,以利益共享、权责对等为原则,以维护跨境河流健康生命为目的,提出构建跨境水资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障有力”的权益保障体系新思路。

在初始水权配置方面,团队主持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流域初始水权和谐配置方法研究”(20070102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约束下流域初始水权耦合配置方法研究”(412715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水环境敏感地区再生水配置方法研究”(42271303)等。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1)建立省区初始水权耦合配置模型。将水量与水质相结合,建立配置模型,基于水量水质双控制目标,将水量水质进行耦合,引入奖优罚劣函数,建立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量质耦合配置模型,计算获得流域内不同省区的初始水权量。该模型的配置结果符合我国流域“社会—经济—生态”复杂系统的发展状态和发展趋势。(2)改进现有政府预留水量配置模型。提出基于案例推理方法和定额法预测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需求量的组合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兼顾客观需求与政策导向等优点,是对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预测模型的拓展性研究。基于双侧耦合配置思想,建立政府预留水量供给需求双侧耦合模型,为流域政府预留水量的确定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改进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配置模型。(3)提出省区初始水权与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之间的循环耦合模型。基于系统分解—协调原理,首先建立省区初始水权配置子系统、流域级政府预留水量配置子系统内部耦合模型,再构建耦合协调度判别准则,建立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循环耦合模型,从而获得使系统耦合协调度最佳的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方案。模型可以充分反映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机理,有利于提高流域初始水权配置方案的满意度。

在水权交易方面,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市场导向下我国水权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及其管制研究”(71774048)、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粮食安全保供下水资源农转非的风险测度与预警机制研究”(23BTJ052)等。取得的创新成果主要包括:(1)构建了市场导向下基于全成本的水权交易基础价格测算模型。基于转让方在水权交易过程中直接产生的成本,结合具体的水权交易形式建立水权交易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的测算思路。提炼水权交易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测算的必要性以及水权交易显性成本的影响因素。(2)构建市场导向下基于影子价格的水权交易基础价格测算模型。分两阶段构建市场导向下基于影子价格法的水权交易基础价格测算模型。在第一阶段,分别构建转让方和受让方影子价格模型;在第二阶段,以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大为目标,基于博弈思想,构建双边耦合博弈均衡测算模型。(3)构建“一对一”情景下的“基础+协商”和“一对多”情景下的“基础+拍卖”市场定价模型。在水权交易基础价格测算的基础上,考虑价格协商谈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模型构建的基本假设,建立“一对一”交易中的讨价还价博弈模型;考虑拍卖竞价过程中的模糊不确定性问题,建立“一对多”交易中的英式拍卖博弈模型。(4)建立我国国情水情下水权交易价格管制制度。提出我国国情水情下水权交易价格管制模式,主要包括水权交易价格管理的核心制度及交易价格管制保障体系两个方面,为完善我国水权交易价格管理制度体系提供新思路。

基于上述研究,团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流域初始水权耦合配置方法研究》等4部。成果获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2024年)、江苏省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3年)等政府类部省级奖项5项。(2024-03-22 15: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