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学励(1988级校友):感恩母校

感恩母校

 

[人物名片:顾学励,河海大学商学院首届(1988级)管理工程专业第二学位班学员,上海张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重回母校, 看到了我们当年的宿舍、管理楼、运动场、图书馆、工程馆、科技馆以及新的商学院大楼,真是感慨万千。

学业感言

是河海大学推我进入大都市上海,参与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浦东新区的建设;是管理工程专业助我进入高新开发区,进入中国最具诱惑力的城市房地产行业;是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在专业上不断进取,成为中国最具创新力的“科技兴市”功能开发团队的一员。

学习感言

努力学习那些看起来有些乏味的基础知识和通用理论,可以使你在专业和学业上比别人走的更深、更远;不断学习那些听起来还不系统的经验总结和创新思维,可以使你在事业和管理上比别人做得更好、更强;时常回到那些想起来不能忘怀的高等学校和教室课堂,可以使你理想和青春比别人保持得更久、更长。

母校感言

我曾经就读和工作过的黑龙江水利专科学校已并入黑龙江大学,我大学本科曾经就读的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也已经并入武汉大学,但我攻读第二学位的河海大学仍在。

江宁新校区的感觉,宽阔、明快、有时代感;西康路校区的感觉,浓重、浑厚、风采依旧;河海大学无处不体现着淳朴、执著的校园文化,无处不体现负责、进取的敬业精神。衷心祝愿母校不断进步,桃李芬芳,铸造百年辉煌。

3、回忆在校时光

[人物名片:孙锦和,河海大学商学院首届管理工程二位班学员,现在南京金陵石化公司人力资源部任职]

这次回学校,我感觉变化真的太大了,和十几年前一点都不一样,变得我都不敢认了。

我感觉河海的学风还是比较好的,不光我这么认为,我们有一个同学在来河海之前是武汉理工大学的,他也说河海的学风好。我觉得学风应该是一个学校的传统,是底蕴。记得当时我们那个班是国家首次开设的第二学位班,也就是说我们是第一批学生,很多东西还在摸索中。当时,我们都是通过选拔考试进入河海大学的,系里的老师就我们的实际情况也考虑了很多,因为我们都经历过大学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就相对简化一些,比较强调专业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后来的专业课程方向调整也是紧跟国家形势的。我们主要分三个专业方向,有管理工程方向,对外经济贸易方向,还有市场营销方向。开设的课程有管理学、合同法、专业英语——即商贸英语及数理统计等。像高数、矩阵论等课程是在原来大学里学过的。那时我们基本没有不及格的,不过如果不及格的话补考就可以了,那时候没有什么重修,也不像现在要交那么多学费,而且还有点补贴。

在学校期间最难忘的事情是有一次运筹学考试,全班二十七个人有二十个都不及格,不过不是我们的原因,是老师出的题目有问题。后来我们找老师谈判,因为的确是题目的原因,所以老师就把我们的分数都提高了,那个时候还是比较叛逆的。

那时候我们的娱乐活动一般就是集体出去爬山郊游,或者是举办舞会,没什么太多的娱乐方式,接触社会也比较少。

那时候也写些论文,而且要求很严格。拿毕业论文为例,我们都是很认真去做的,到处查资料。那时候资料难查啊,不像现在渠道那么多,很多资料网上都可以搜索到。

对于现在有些学弟学妹们关心的关于考研的问题,我觉得考研其实也分几种情况。首先是存在一个动机的问题。有些人是为了缓解本科就业的压力;有些是感觉本科知识学习没有到位,想继续研究深造;有些是在实际应用中自身感觉有不足;有些就是随大流,听人家说考研好就考研;还有些则是为了出国……等等。我个人认为,对于有些专业来说,如果能够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岗位,考研其实并不是一条好路。比较好的办法应该是先就业,在岗位上努力工作的同时继续进修,或者就业几年以后再去考研。这条路虽然辛苦,但是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看,其实是一条捷径。因为就业之后再回过头来念书,你会发现自己的目的性和动力都很强。也就是说,如果在学习上没有太明确的方向,那么先就业其实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是无论怎样选择,有一点必须明确,那就是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的目标。

就我现在从事的人力资源部而言,其实人力资源部门历来是“管事不做主”,说是做人力资源,其实所有的话题都在人力资源之外。无论什么公司,其高层做什么事,就是“人”事。但他们并不是直接干预,而是借助一个职能部门来下达命令,这个部门就是人力资源部。

人力资源部最终要的是协调关系,任何一个命令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贯彻落实,但是要是关系协调不好,就不可能贯彻下去。据统计,人际关系对人成功的影响率是70%左右,而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只占大约10%,机遇则占了20%。所以在学校里除了要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怎样和人打交道。

就我们的用人标准而言,略去一些特殊情况,单从我们国家的现状来看,大部分国企对学历还是很重视的。如果你在学校里就有一些比较突出的表现,比如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文章或是在某企业有过一定的课题实践,那么你的经验就成为你的亮点。其他的像党员、四六级、其他相关证书等等辅助指标也是比较重要的。另外,面试的时候很重要一点就是不要一开始就谈待遇,这会给人留下急功近利的印象。你想了解这个企业的薪酬,最好先侧面打听一下,然后再去面试,这样心中有数,有备无患。

关于文凭,不谈国企,就拿公务员来说,其实文凭和你的工作能力并没有关系,但却会成为你选拔和升职的条条框框,这一点和在自由市场上竞争的人不同。这就是我们国家现在的人才现状。外企也是自由市场,是门槛比较高的自由市场,它对于文凭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对于现在四六级和学位不挂钩的新规定我有这么样的观点,应该说四六级和学位的关系,对企业人才标准影响不大。以金陵石化为例,我们的外语使用率还是比较高的,因此对员工的外语水平要求并没有变,而且我相信日后各企业对外语的要求会只增无减。